十五年如一日 且看“文?袢恕睏罟懦
來源:中國文物網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10-22 閱讀:
楊古城退休前是寧波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的高級工藝師,一直潛心于工藝美術和寧波地方歷史文化的研究。他的家,儼然是一個小型的工藝美術圖書館和博物館。
1994年12月28日,東錢湖南宋石刻群的發(fā)現,讓56歲的他踏上了人生的一個新境界,而這一發(fā)現也填補了南宋時期陵墓石刻的空白。
繼東錢湖南宋石刻群之后,鄞縣橫省南宋石牌坊、寧海前童古鎮(zhèn)、張蒼水故居、天一廣場藥皇殿……在他的“擦拭”和辨識下,不少散落在民間市井、荒野湖畔的古文物重獲光輝。這些文物點不但被重視和保護起來,現在還成為了寧波的人文旅游勝地。
從最初的業(yè)余文保員到成為文保專家,楊古城十五年如一日,傾注了極大的心血,遠非一個“難”字所能概括。
古文物分散在荒野市井,每次都要到現場考察。一年到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楊古城都在戶外奔走。用他的話來說,每周至少有1到2次去寧波周邊村鎮(zhèn),每月至少有3到4次百里外的旅行考察,每年有2次千里外的旅行考察。
往返需要花費的時間和路費算起來都是數目可觀。楊古城的退休金并不高,他卻毫無怨悔地把多數退休金投入其中,還對這種自己承擔經費“打游擊”的文物考察保護生活樂此不疲,一時半會連老伴也無法理解。
楊古城意識到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也意識到一個人力量的微弱,他要發(fā)動起全社會的文保熱情。1996年,他組織起“天行書友會”,自己擔任導游,組織了20多批文化旅游團了解寧波。在他的引領下,寧波的大學生、來自國內外各地的游客參觀了當地的古民居、古戲臺,文物保護意識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他發(fā)表了《南宋石雕》、《四明尋蹤》、《寧波百橋》等研究著述。他多次組織文化講座,向市民宣傳寧波的歷史文化。日韓的文保專家、大學教授等從網上認識他后,還邀請他前去講學。
【個人簡介】
楊古城,寧波人,出生于1938年,退休前在寧波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工藝美術研究。從1993年前后開始,楊古城踏遍了寧波的角角落落,尋訪城市的文脈蹤跡,一共調研考察和呼吁保護了30多處古民居古建筑、457座古橋、22座古塔和120多處古戲臺,對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不遺余力。經他呼吁奔走,保護下來的歷史文化遺存已經不勝枚舉。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