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故宮啟動“百年大修”規(guī)劃,計劃持續(xù)到2020年。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14年至2015年間,這一修繕工程卻中止了一年多的時間。12月6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qū)舉辦的“近現(xiàn)代建筑遺產與當代城市更新發(fā)展”的高峰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了當初叫停修繕工程的原委。(12月11日《北京青年報》)
2002年,從國務院召開會議決定對故宮進行全面維修,到位于故宮西華門的武英殿建筑群的修繕工程啟動,意味著備受國人矚目的北京故宮“百年大修”規(guī)劃正式拉開序幕。據(jù)稱此次修繕計劃將會持續(xù)到2020年,這也是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故宮規(guī)模最大、范圍最廣、時間最長的一次修繕。然而,坊間似乎并不知曉,2014年至2015年間,這項浩大的修繕工程中止時間超過一年之久。而披露這一“秘史”的,正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故宮的宮殿建筑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傳說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氣魄宏偉,極為壯觀。正因如此,修繕故宮的任務尤為艱巨而迫切。現(xiàn)如今,距離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的“百年大修”僅剩4年時間,若不加快速度,很難達成故宮建筑基本“不倒、不塌、不閃、不漏”的“光榮使命”。
叫停故宮修繕,從表面上看,與推進“百年大修”規(guī)劃背道而馳,是一種慢作為的表現(xiàn)。但從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的原委情況分析,當初故宮修繕被叫停,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對文物的另一種保護。
不專業(yè)的修繕方案,反倒容易造成修繕性破壞。一方面,受限于“招投標”制度。項目招標和政府采購方式比的就是便宜,在重修材料、勞動力上壓低成本,施工質量自然就沒法得到保證。同樣,也就會招致包工頭找廉價民工上太和殿的厄運。另一方面,缺少熟練工匠,技術力量匱乏。由于老工匠沒有干部身份,到了年齡要退休,不能返聘。而古建維修工種包括“磚瓦灰沙石,油漆彩畫糊”,做這行不僅需要經驗,更要有吃苦精神。
基于這些體制或機制上的問題,故宮便逐漸失去了專業(yè)的施工隊伍,也造成了今天修繕的困局。粗糙而毫無專業(yè)性可言的文物修繕,明顯有違“百年大修”規(guī)劃的初衷,也與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厚重感不匹配。幸運的是,2015年單霽翔在雙周協(xié)商座談會上“哭訴”后得到批示,“故宮的事要特事特辦。”故宮的修復亦自此開始重新運作,且不再視為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