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請來文物保護、歷史建筑研究、文保技術及色彩學方面的5位專家,上門為秋水山莊“會診”,論證補救措施及下一步設計施工方案。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對此也正面回應:在城市環(huán)境整治中要慎重對待歷史建筑的修繕,認真落實專家參與的嚴格審核機制,并廣聽民意,更好體現(xiàn)城市文化和特色。
秋水山莊為上世紀30年代著名報人史量才以愛妻沈秋水的名字命名修建,是杭州市級文物保護點。按管理方的說法,這次是想“修舊如舊”,按照史料將門樓從灰色恢復為黃色,但選的黃漆顏色太艷、不夠協(xié)調(diào),“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好心辦了壞事”。
先莫急著討論是黃色好看還是灰色好看,是梳洗美容還是胡亂毀容,這一事件中值得思索的問題是,管理方對文物建筑“動手腳”,事先并未經(jīng)過充分論證,也未依法依規(guī)向文物行政部門報備方案,更沒有聘請有相應資質(zhì)的單位來設計和施工。
“好心辦壞事”,這個理由聽起來很耳熟。應該說,隨著各級政府和公眾文保意識的提升,文物保護正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重視之后應保護什么、如何保護。一些地方雖加大文物保護投入,但修繕維護卻未按法規(guī)要求、未遵循相關規(guī)范,在理念和技術層面都達不到應有的水準。也有一些地方盲目追求金碧輝煌、光鮮亮麗,對建筑遺產(chǎn)過度修繕。本意或許是“保養(yǎng)性維護”,結(jié)果卻釀成“保護性破壞”。
既然文物保護是個“技術活”,就得尊重其內(nèi)在規(guī)律和保護原則,文物保護工程的設計、施工便容不得“任性”妄為。
比如“修舊如舊”,具體實施中如何盡可能體現(xiàn)“按原狀修繕”“最小干預”“可逆性”等原則,到底是“修舊如舊”還是“修舊如故”,文物在漫長歷史變遷中究竟恢復到哪一段時期的風貌,凡此種種,都少不了以審慎研究為依據(jù),缺不得嚴謹論證花工夫。如果一定要生硬機械地讓文物建筑恢復到最早的樣子,洗去歲月滄桑印跡,盲目追求光鮮亮麗,結(jié)果很可能會像讓百歲老人作10歲打扮那般不倫不類。
據(jù)統(tǒng)計,全國不可移動文物的數(shù)量有76萬多處,其中建筑遺產(chǎn)就有40多萬處。這樣豐厚的一筆文化遺產(chǎn),應當被尊重、被善待。如何把簡單的“保護”升級為“呵護”,考驗著城市建設者在精細化管理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