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建筑的“認!惫适
來源:中國文物網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6-29 閱讀:
新修訂的《黃山市徽州古建筑搶修保護利用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2014年9月開始實施,其中第九條指出:鼓勵有條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購買或者租用古建筑,對古建筑進行搶修保護利用。
歐寧和唐雪早在碧山書局成立之前就已舉家搬遷至此,到來的初衷源于歐寧的“碧山計劃”,一個關于知識分子重返鄉(xiāng)村的計劃。
“當時選擇啟泰堂,是因為這是當?shù)卮媪糨^好的祠堂,可以說整體結構都還在!碧蒲┱f。
碧山書局的一樓,除修補工作外,只架設了書架,保留了祠堂的原有架構。二樓陳設了吧臺等,留下全木結構的空間和窗外起伏的徽派屋頂。
唐雪向本刊記者強調,碧山書局的改造計劃是在當?shù)匚奈锊块T的指導下進行,“對原建筑架構的保存、消防指示牌的設置等,我們都嚴格執(zhí)行文物部門的要求。設計師的想法也是在不改變原建筑物結構前提下展開的!钡龥]有確認,實施改建的建筑師和施工隊是否具有文物改建資質。
而前文所述《辦法》第十條規(guī)定:古建筑搶修保護利用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文物保護工程資質。
本刊記者探訪這里的午后,碧山書局只有三兩個身著棉布長衫的女子在翻書。自2014年4月開始營業(yè)以來,節(jié)假日這里會人流如織,但冬日淡季時亦無人踏足,唐雪笑稱自己是“守書人”。
價格10年之變
寒玉和丈夫鄭曉光都是詩人,他們在碧山擁有兩家客棧,是最早到來的外鄉(xiāng)人。
2003年的某個夜晚,昏黃光暈下上海的酒吧,詩人夫婦與友人聊著理想和未來,“找一個不用坐長途飛機,就能看到風景的地方!焙窀嬖V《瞭望東方周刊》,“離上海近些的鄉(xiāng)村生活,是我一直想要的!
他們在上海算不上富豪,倒也自由而富足。2004年,寒玉和鄭曉光奔向皖南,尋找新家。彼時的皖南鄉(xiāng)村,古民居私宅買賣鮮有先例。宏村景區(qū)建立于1986年,近20年的經營宣傳,也未使黟縣農民真正認識古民居的價值。
雖然并非奇貨可居,但尋找適合購買的古民居依然不易。那個時候,土地是農民眼中的唯一依賴,離開家鄉(xiāng)無法謀生!皼]人愿意把家賣給我們!焙裾f。
找尋月余,西遞景區(qū)內一幢無人居住的明代建筑成為最合適的選擇。這是一幢三層的老房子,復建后的空間共400多平方米。詩人夫婦發(fā)現(xiàn)它時,危樓墻塌。屋邊有一個廢棄的豬欄,他們索性把這里叫做“豬欄一吧”。
對這套房子有繼承權的4位后人,散居全國各地,召集他們并非易事。終于,寒玉促成4位繼承人一同去當?shù)胤抗懿块T辦理過戶手續(xù),整個過程只花費半小時。在2004年的皖南,當?shù)剡沒有任何關于古民居買賣的條例出臺。這是一樁純粹的私房買賣。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