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一磚一瓦,居民生活條件無法原地改善升級;而傷筋動骨搞開發(fā),勢必對風貌造成影響;對于企業(yè)而言,沒有開發(fā),則意味著沒有利益驅動,用于文物修繕和保護的大量資金,也無法回籠。
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fā)和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利用的關系,是北京繞不過去的難題。
在什剎海溜過冰、從小在北京長大的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在京視察期間,他先后去了玉河、雨兒胡同、首都博物館3個與北京歷史文化風貌息息相關的地方?从窈有伦兓屠辖址涣募页,在首都博物館珍貴文物展臺前,善意提醒忙于拍照的記者,“小心別碰到(文物),砸了我得負責”,引得現(xiàn)場一片笑聲。
總書記說,“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城市歷史文脈,下定決心,舍得投入,處理好歷史文化和現(xiàn)實生活、保護和利用的關系,該修則修,該用則用,該建則建,做到城市保護和有機更新相銜接!
“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期望、最殷切的囑托。
為了這份期望和囑托,全市上下立即行動起來。“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條街區(qū)一條街區(qū)地干,一茬一茬地干。”
落實總書記要求,擦亮古都“金名片”,啟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新的探索、新的路徑、新的機制,在實踐中不斷涌現(xiàn)。
鼓樓西大街,形成于元代,是北京最古老的斜街。從鼓樓逶迤至德勝門,全長1.7公里。歷經(jīng)800年的風雨,這條斜街的走向、寬度基本沒變,元代的街巷肌理仍在。不過隨著歲月變遷,兩側已蓋滿了平房院。
隨著城市發(fā)展,違建、停車等“大城市病”,正一點點侵蝕著老街的風韻。洗車店、低端小門店充斥著街面。
800年前元大都的都城營造幾乎都不存在了,這條老街是遠去的王朝留給后人仍可觸摸的留念。任何顛覆性的改造,如道路拓寬、拆改平房院,都會讓歷史的余韻在大興土木中消減。
由此,西城區(qū)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街區(qū)整理復興計劃”。所謂“整理”,不破壞街巷肌理,只拆違建;不拓寬道路,把沿街停放的機動車導引到地下空間;不重復低端業(yè)態(tài),引入大型超市、便利店等,補地區(qū)居民的生活服務業(yè)短板;所謂“復興”,是引入休閑書吧、文化博物館等與街區(qū)定位相匹配的業(yè)態(tài),讓文化的復興得以實現(xiàn)。
經(jīng)過未來2到3年的打造,這條鼓樓前的老街將與毗鄰的什剎海,共同組成以古都風貌為特征的高品質休閑街區(qū)。
位于前門的西打磨廠,保留傳統(tǒng)風貌同時,在如何提升街區(qū)經(jīng)濟價值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
先整環(huán)境。拆違建、清理胡同架空線,提升綠化景觀,讓街巷回歸老北京的靜謐、安寧。然后拿出7個有保留價值的院落,邀請國內(nèi)外知名的建筑設計師進行改造。改造后的院落,俗稱“七個大師院”,中西合璧,各有各的風韻。這些精品院落,將引入科技和文化創(chuàng)意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