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派人又追到瓦礫堆場,才知道井圈被撿垃圾的人拉走了,是我們花了200元贖回來的。石板只有一條,是通過查監(jiān)控,從收木頭的人那里追回來的。至于石墩,我根本沒見過!
姚先生向錢報記者抱怨,如果是這么有價值的古井,為何沒有任何標志標示,也沒人事先向他講明?
追問:百年古井命運如何
無論是明代還是唐代,一口承載著桐廬老城歷史與記憶的古井淪落至此,都讓人痛惜,中間也有不少疑惑。
1.古井到底是什么年代的?
桐廬縣博物館館長陳淑珍說,桐廬全縣在冊的水井有一百五六十口,50%以上(80個左右)有一定的保護價值,并進入了他們的文物普查信息庫,但只有一口晉代古井被列為縣級文保單位!澳祥T社區(qū)的這口井,我們專家后來也去現(xiàn)場考察過,從井壁的磚型看應該屬于明代。是否有更長久的歷史,就需要發(fā)掘井底的堆積物進行分析才能確定了!
2.為什么沒有列入保護?
陳館長說,桐廬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和2007年,經(jīng)歷過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1年全省也做過一次文物普查。“普查隊要走遍每個社區(qū)、自然村,南門社區(qū)肯定也是去過。但可能因為這口井是在院子里,我們沒接到線索,所以一直不知道有這口井,也一直沒能列入保護!
3.對古井的未來有什么計劃?
桐廬縣文廣新局謝旭軍副局長表示,古井的遭遇引起了他們的高度重視,接下來就是“三步走”:第一、通過各種方式盡可能找回遺失的石質構件;第二、邀請專家進行修復;第三、將古井的保護和利用結合。“無論如何,古井不能也不會被填埋,已經(jīng)堆積在井內(nèi)的垃圾也會在方案制定后被慢慢清空!
希望這口承載著桐廬老城歷史與記憶的古井,有個好的晚年。
我們常常感嘆歲月走得太快,更可惜的是,身邊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上了年紀的老物件,在漸漸行進的歷史中消失不見。
你身邊有這么樣的老物件、古祠堂或者積淀著歲月的寶貝嗎?歡迎致電96068分享它們和歲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