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文物進行粘接也相當費神,梁書臺指點記者看一件清代饕餮欄板,它的右上方斜角部位有恍若蜘蛛網(wǎng)般的白色線格,這是黏結劑留下的痕跡。當初這里碎成了260多塊碎石頭,堆在庫房里。他們6人用了一個星期將它們拼接完整,令欄板殘缺的軀體恢復原貌!氨绕磮D難多了,沒有規(guī)律可循,只能一塊塊石頭反復比對!
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耗時耗力,從事了30多年文物修復的梁書臺已習以為常:“我們不能著急毛躁,寧肯慢一點,不能做走樣。”
讓北京專家都為難的清代欄板修復如初
本次修復工程自打啟動就備受業(yè)內(nèi)關注,其中一些文物修復難度令業(yè)內(nèi)人士看了都直搖頭。有件清代的龍鳳欄板因為火災等的影響,梁書臺最初看到它的時候,表面已呈石灰狀:“全是酥的,一塊塊往下掉!辈糠直本⿲<铱戳硕紦u頭說沒法做。
梁書臺他們做試驗、查資料,費時幾個月終于將它修復如初。昨天記者看到這塊欄板時,只見灰色的石欄板表面有祥龍在云間飛騰的浮雕,整體造型古樸大氣。對此梁書臺說這是他們此次文物修復的收獲之一:“解決了經(jīng)焚燒石質(zhì)文物保護中的幾項難題,為今后修復保護同類型文物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
歷代工匠為橋欄板增添新故事
隋代建成時的趙州橋,雕飾主要集中在中間部分的欄板和望柱上,刀法蒼勁有力,風格古樸典雅,龍雕是其精華。有資料顯示橋中部每側有5塊蛟龍欄板,6根蟠龍竹節(jié)望柱,形成一個氣勢恢宏的群龍陣圖。代表了隋代石雕藝術的精華,F(xiàn)在各位去趙州橋,看到的是上世紀50年代仿照隋代欄板一比一的復刻。歷史上欄板、望柱多次重修,上世紀50年代經(jīng)過發(fā)掘,人們從河道中出土了欄板、望柱、仰天石以及大小橋石1500余件。
梁書臺說,此次修復的4件隋代石欄板及其他石構件是研究安濟橋的重要資料物證。而且從宋、明、清朝代等不同年代的欄板可以看出,歷次修繕中不同朝代的工匠為趙州橋增加了新的故事形象圖案。隋代以龍為主,宋代則有了鳳凰、麒麟和人物故事等:“這些雕刻欄板為研究不同時代的雕刻藝術、方法、人文風情提供了實物資料,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預計今年9月向公眾開放
昨天記者獲悉,這些隋、北宋、明、清等朝代的欄板及構件修復完成后,預計今年9月與公眾見面。
“石質(zhì)文物最怕水和鹽,我們建議展陳現(xiàn)場保持通風!弊蛱炝簳_說,有些地方保護石質(zhì)文物時會用玻璃罩,“我們建議最好不要,罩上了水進不來,但同樣的也出不去,悶在里頭,對石質(zhì)文物反而傷害更大!彼ㄗh采用隔離護欄等方式保護這批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