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zhèn)大韓村東,路兩邊種著成片的玉米。從“大韓村遺址”石碑出發(fā)拐過一個彎,玉米地中間被開辟出一條3米寬的過道。往里走有20多畝裸露著泥土的空地,田壟、玉米桿依稀可見。
去年12月底至今年2月,這塊田里埋藏的文物連遭4次洗劫。兩個團伙的20余名犯罪嫌疑人盜挖國家級文物229件,其中青銅器169件、玉器60件。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近日接受《法制日報》采訪時說,近幾年,每年全國涉文物犯罪立案數(shù)量都在2000起以上,文物犯罪形勢嚴峻,一些職業(yè)盜墓犯罪團伙流竄各地盜掘古墓葬,給國家文物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暗語溝通盜挖方案
滕州境內(nèi)地上、地下文物資源豐富,包括大韓村古村落遺址在內(nèi),全市有70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點多面廣,增加了保護難度。陳士渠說,隨著文物價格不斷上漲,犯罪分子向墓葬伸出黑手。
記者在大韓村遺址現(xiàn)場看到,盜墓團伙遺留了多個盜洞。一個圓形盜洞直徑約50厘米,有兩米多深,里面斜插著一根玉米桿。另外兩個方形盜洞距離較近。滕州市公安局官橋派出所所長秦猛告訴記者,這兩個盜洞曾被犯罪嫌疑人回填,雨后塌陷才顯露出來。
警方查明,去年12月13日、今年1月27日、2月5日、2月21日,犯罪嫌疑人秦某先后組織兩伙人盜挖古墓葬,后3次均盜得文物。秦某稱,有一次盜出的文物太多,沒能一次帶走,就把一部分埋了回去,后來又去挖了一次。
“發(fā)現(xiàn)‘哆來咪’了”,滕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王洪亮介紹說,警方發(fā)現(xiàn),秦某與同伙通話會使用類似的暗語。
王洪亮告訴記者,犯罪嫌疑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很難使用文物的學名溝通,因此形成一套暗語。而使用暗語溝通,還可以逃避警方打擊。
據(jù)犯罪嫌疑人交代,盜墓團伙所說的“哆來咪”“大鈴鐺”,是指古代樂器石磬、銅編鐘等;“滿工的”“素的”用以區(qū)分文物有沒有花紋;“錯的”代表“錯金”“錯銀”“錯銅”等稀有加工工藝。
滕州市公安局官橋派出所所長秦猛介紹說,冬夏兩季是盜墓犯罪高發(fā)期。盜墓案件發(fā)生后,文物保護部門在古墓葬田地四周安裝了攝像頭,但玉米長到兩米多高,不利于觀察巡查,相關(guān)部門補償群眾后,對玉米進行了砍伐。公安機關(guān)、文物保護部門也對重點保護地點加大了巡查力度。
陳士渠說,此次被盜挖的229件珍貴文物,全部被追回。警方發(fā)現(xiàn),有的犯罪團伙盜得珍貴文物后,通過地下渠道將文物販賣到國外,危害嚴重。針對這種情況,警方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會全力追繳文物。
合謀盜墓分贓反目
去年12月13日晚,官橋鎮(zhèn)大韓村東,兩伙犯罪嫌疑人在同一片古遺址上尋找著文物埋藏地點。滕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廖吉祥說:“盜挖現(xiàn)場出現(xiàn)多個團伙時,他們會各找各的,誰先找到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