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一件醫(yī)生的白大褂,手邊擺著醫(yī)用鑷子、剪刀,手捏一枚針,王淑娟埋頭坐在“手術臺”前,胳膊肘兒不敢搭在臺子上,一直凌空抬著,直到堅持不住,才小心翼翼地鋪上一層宣紙,讓手肘在上面靠上一會兒。每天,她幾乎保持著這樣的一種姿勢,不敢輕易動一下。
她不是醫(yī)生,又是醫(yī)生——文物醫(yī)生。她的“病人”,不是上百歲,就是上千年歲。它們曾經(jīng)是新疆營盤男尸身上的漢晉時期罽(jì)袍,是南宋一位女子身上的素紗襌衫,是故宮乾隆花園內(nèi)檐裝修隔扇扇心。因為年歲太高,它們?nèi)缃褡兊梅浅4嗳,一碰,就易碎?/p>
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修復展示館一件件跨越了千百年的衣衫,沉淀著時光之美,而透過圍欄的玻璃,能看到樓下,王淑娟和她的同事們,穿著白大褂,正在一針一線,修修補補。
她們都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修復師。作為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的依托單位,中絲博承擔了國內(nèi)博物館大量紡織品文物修復的技術服務工作。目前,有專職修復人員20名,清一色“女天團”。
“知道什么叫襤褸嗎,這就是!蓖跏缇旰屯聜冏罱谛迯湍纤吸S昇墓出土的文物,這一件絹衣,又碎又薄,破得一綹一綹的,讓她這個做了13年修復的人都覺得頭大。
她的同事樓航兵卻說:“我真的很想把它弄平,把它縫好!
“紡織品修復師需要有這種愿望!蓖跏缇晷χf。
藏了5位皇帝15位皇后的清東陵紡織品也正在絲博修復。因為墓葬環(huán)境差,衣服大都腐爛得厲害,很多繡金的金線都脫落了,花邊全散了,緯線全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團像玉米的須須一樣凌亂、打結(jié)的亂麻,她們需要一根一根理直,為它們整形。
做紡織品修復,不同于其他文物,這些破布爛條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你說它曾經(jīng)是一條褲子,還是衣服呢?在真正縫縫補補之前,修復師經(jīng)常需要花幾個月時間來研究它的款式、形制。
另一張“手術臺”上放著一大片碎布,這是甘肅省考古所委托絲博修復的,平紋的絹,上面有金色刺繡。好在墓葬里的隨葬衣物疏中,詳細記載了陪葬了什么衣服,大家這才知道原來這是一條褲子,但它究竟是什么款式、形制,誰都不知道。
“你看,它的邊上有塊小小的三角形,這很關鍵,但到底在什么位置,不知道。這塊碎布上,有幾個針腳,那就是邊,也很關鍵,這些蛛絲馬跡都能幫助我們破案,確定形制!蓖跏缇暾f,一個針腳,一根線頭,都不能放過,如果文物本身留下的信息不足以讓你破案,還需要查閱大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