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白池”位于松江縣城西南人民南路。據(jù)載,宋代名丞相緯琦,后封為魏國公,辭官回到故里河南安陽,羨慕白居易晚年回洛陽取樂于水池邊上,因而建“醉白堂”,悠游于水邊堂前。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邑紳畫家顧大申仿緯意興,在明代廢園遺址上掘地開池,池上建堂,取名“醉白池”,遂成園林勝景!蹲戆壮赜洝份d:“緯魏公慕白居易而筑醉白堂于私第之他上,水部君 (指顧大申)又仿緯而以堂名其他!薄 ∽戆壮睾髞碓鴰滓讏@主,乾隆年間歸婁縣人稟貢生顧思照所有,曾作池園使用;道光年問被育嬰堂購用,成為“慈善”事業(yè)的收租場所;日偽時期,為日軍盤踞;其后國民黨交警部隊又進駐,園景遭到蹂躪。解放后1958年擴地辟建為公園。10年動亂中園景復(fù)遭嚴重破壞,明代“石獅”、“潑水觀音”等古文物被擊碎,建筑物上的古代雕塑、廳堂匾額等多被毀壞,僅存一泓池水和幾處殘亭而已! ≡戆壮匾(guī)模較小,80年代經(jīng)過幾次擴建整修,如今占地90余畝。園分為內(nèi)外兩部分,外園為后來辟建,在現(xiàn)代化園景中也點綴有湖泊、拱橋、茅亭、長廊、湖心亭等傳統(tǒng)民族風(fēng)格的建筑。過橋穿林,順廊屋可步入內(nèi)園,此即為歷時300余年的醉白池,園林精華所在。內(nèi)園占地數(shù)畝,以黃石堆砌的長方形水池為中心,四周環(huán)以長廊、云墻和樓閣,高低錯落,迤邐相連。 “池上草堂”橫跨于池北,池尾有小橋,橋下流水通至園后小河,碧波蕩漾,一片清淳。池上草堂內(nèi)立匾“香山韻事”,堂正中掛有“醉白池”匾額,原為清初畫家王時敏書,后被毀,由畫家程十發(fā)重書。屋檐前喬木參天,窗北翠竹搖曳,景象幽雅。堂屋東面有一座明代風(fēng)格建筑“四面廳”,其上有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贊四面廳周圍景色之墨跡。池之東、西、南3面有長廊,廊間四周置有精雕細刻的亭樹,多有題額。東南面為“大湖亭”、東北面為 “小湖亭”、西面為“六角亭”、東北角有“臥樹軒”、“樂天軒”和船形屋“疑舫”。疑舫上有董其昌題額,是一座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池南廊間壁上嵌有《云間邦彥畫像》石刻,共30塊,為清乾隆時松江畫家徐璋所作,鐫刻松江府屬各縣從元到清初“鄉(xiāng)賢”91人的畫像和贊詞,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張弼、陳繼儒、董其昌、夏允彝、完淳父子,陳子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