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上的九層神廟,在2015年“4·25”大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隨著中國文物修復(fù)項目的順利進行,這座歷史悠久的神廟逐步向外界展示了她的魅力。
宮廷建筑典范毀于地震
加德滿都位于尼泊爾中部丘陵地帶,海拔1300多米,四周被群山懷抱,四季如春。它“屋有多少,廟有多少;人有多少,神有多少”,是聞名的“光明之城”“寺廟之都”,聚集了尼泊爾歷史和文化的精華。其中,位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加德滿都杜巴廣場核心區(qū)內(nèi)的九層神廟,是尼泊爾宮廷建筑的杰出典范,最為廣場上的尼泊爾導(dǎo)游津津樂道。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地震,加德滿都谷地的文物古跡遭到嚴重破壞,屬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九層神廟也未能幸免。為了讓這處古建筑恢復(fù)往日的輝煌,經(jīng)中尼兩國政府會商,九層神廟保護修復(fù)成為中國政府援尼震后重建的重點項目之一。它也是中國在這個喜馬拉雅山國開展的首個大型文物援外項目。
九層神廟底部五層,圍成一個四合院,上面四個角落有四座高矮不統(tǒng)一的塔樓,分別代表著古時候谷地及附近最重要的四個城市——加德滿都、帕坦、巴德崗和科特普爾。其中加德滿都塔最高,共四層。
對于誰是神廟的建造者,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神廟始建于馬拉王朝期間;1769年,尼泊爾的國父和締造者——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消滅了馬拉王朝,統(tǒng)一尼泊爾。之后,他加高了原有的建筑,修筑了九層神廟。
記者隨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登上了神廟的五層,視野一下開闊了不少。而位置最高的四層的加德滿都塔,正在修復(fù)當中。據(jù)稱,沙阿王朝的不少國王都喜歡這個谷地里最高的“辦公室”。相傳馬亨德拉國王道德高尚,愛民如子,他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王宮的窗戶向外觀察,看到家家戶戶炊煙飄出,知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他才放心吃早餐。
這個傳說在今天的尼泊爾還能找到一些“證據(jù)”。平時,尼泊爾的商場開門營業(yè)后,大部分店鋪都會焚香,裊裊輕煙,四處飄起。據(jù)說,如果不這樣做財運就會不佳。
尼泊爾工匠手藝超想像
地震之前,九層神廟作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它是了解加德滿都谷地尼瓦爾族建筑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對此,修復(fù)項目施工方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的技術(shù)主管周建國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尼泊爾作為一個信教國家,手工藝等方面特別精細,而且造詣非常深厚。
采訪當天,一些工匠正在另一個房間雕刻,每人的面前都擺放了幾十把大小、尺寸、粗細不一的雕刻刀,據(jù)說標準的一套共有45把刀;而當記者拿起一個手掌大小的龍木雕,詢問需要多長時間完工,得到的答案是:一個工匠需要雕七八天。難怪神廟修復(fù)工期長達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