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物保護意識的普及使古建修繕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受連續(xù)降雨影響,山西古建保護接連告急,讓補充古建修繕人才顯得更加緊迫。在實際工作中,瓦作、木作等一線工人憑借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精巧的修繕技藝,成為古建修繕的行業(yè)老師傅。10月中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文物局共同頒布《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2021年版)》,為修繕人才的職業(yè)晉升提供了更多可能。
今年秋季的連續(xù)降雨,讓山西省的古建文物經(jīng)歷了一場嚴峻的考驗,包括平遙古城、晉祠、千佛洞石窟等在內的170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出現(xiàn)不同程度受損。事后,不少機構專門向山西古建文物修復工程捐資捐物,社會各界也參與到對古建修繕的討論。
古建筑修繕是通過使用原材料、原工藝、原式樣,達到修舊如舊、延長文物壽命的效果。這項工作需要瓦作、木作、石作、油漆等各工種的專業(yè)施工人員,而成為技藝嫻熟的修繕工匠更要花費幾十年甚至畢生精力。近日,記者來到正在進行修繕的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戒臺寺,對修繕一線工作的瓦作工人進行采訪,了解他們在實踐中摸索出的工匠技藝。
需要時刻拿捏好分寸
在北京門頭溝區(qū)的戒臺寺南宮院屋頂,58歲的瓦工齊和江正在進行瓦面修繕最后的“打點活”,即瓦面鋪完后的清理細修工作。“前兩天連續(xù)下雨,有些地方的水泥被沖掉了,現(xiàn)在趁著天晴把縫隙補上!饼R和江左手端著泥板,上面是一團經(jīng)特殊調制的水泥,右手拿著一塊硬皮墊,順著瓦壟仔細檢查。
修繕過的屋頂高高隆起,在上面行走時必須尤為小心。齊和江雙腳牢牢把住光滑的瓦面,同時腿部繃直、身體前傾,“不能用力踩,不然會踩破瓦片,太輕了又站不穩(wěn)?粗p松,實際需要時刻拿捏好分寸,很耗體力!彪m然山里正值秋高氣爽,齊和江通紅的臉上已滿是細密的汗珠,不時滴落在瓦片上。
在齊和江看來,“打點活”是古建筑瓦面修繕最輕松的環(huán)節(jié),最考驗功力的是“瓦瓦”,也就是為古建鋪瓦。他告訴記者,“瓦瓦”前要精確測算整個瓦面需要分為多少壟、每壟需要多少片瓦,整個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底瓦不側偏,筒瓦不跳壟,誤差不能超過毫米,否則影響工程驗收。
戒臺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首開房地集團古建分公司戒臺寺項目負責人許海龍介紹,該寺于2019年啟動修繕工程,近期已完成戒臺殿、大悲殿等主建筑維修,是1984年以來對戒臺寺戒臺殿進行的首次大規(guī)模修繕。
有著10多年古建修繕項目管理經(jīng)驗的許海龍告訴記者,項目實施不僅需要畢業(yè)于古建修繕專業(yè)院校的學生來把控整體進度,更需要大量像齊和江這樣有經(jīng)驗的施工人員。許海龍說,“目前這些師傅主要由在京務工者組成,來自河北邯鄲、山東菏澤等北京周邊地區(qū),負責具體施工作業(yè),跟隨工程隊在各工地之間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