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閶門一直是蘇州的代稱,也是蘇州古城最具文化歷史價值的地區(qū)。伍子胥建闔閭大城,閶門即為諸城門之首。唐宋之季,閶門已相當發(fā)達。到明清兩代整整五百年,閶門更成為全國商貿(mào)中心,雖京師也不能與之媲美,故所以《紅樓夢》開卷第一回即寫道:“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閶門享有盛名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明清時期是全國最繁盛的商業(yè)街區(qū),包括城外的南濠街、山塘街和上塘街以及閶門大街(今西中市)。分別與這些街道平行的,又有外城河、內(nèi)城河、上塘河、山塘河,分別從五個地方匯聚于此,故又稱“五龍匯閶”。五龍中的上塘河、山塘河更是通向運河的主要航道,故此地商肆林立、會館櫛比。
南宋以后,憑借近傍運河,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城西北的閶門一帶逐漸發(fā)展成為新興的商業(yè)區(qū)。元代后期,閶門外的土地因“附郭通舟,商旅輻集”而為“規(guī)利者所必爭”。進入明代,閶門內(nèi)外更趨繁華,明后期的王心一說:“嘗出閶市,見綜錯連云,肩摩轂擊,楓江之舳艫街尾,南濠之貨物如山,則可謂此亦江南一都會”。清代,蘇州商業(yè)達到了鼎盛,并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當時的閶門、胥門、山塘街一帶,商賈云集,是全國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閶門被喻為“天下第一碼頭”。
匯集于閶門的上塘河、山塘河,古來便是商貿(mào)船舶往來大運河與蘇州城區(qū)的重要航道。通過清光緒二年的江南運河圖,可以清晰看出山塘河是大運河進入蘇州段的主要航道之一,此情此景在《姑蘇繁華圖》中得到了充分佐證。畫中可以看到山塘“居貨山積。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燦若云錦”的繁華景象。上塘河則從閶門,而后至楓橋,最后注入大運河,稱為“十里楓橋塘”。舊時,上塘河沿線匯集了潮州會館、汀州會館、新安會館、武林會館等,老字號有吳馨記茶莊、仁記茶食店、沈干泰米店、天昌油坊、寶泰衣莊等。兩條主要河道匯集了蘇州閶門經(jīng)大運河到各地的南來北往的貿(mào)易,帶來的是盛世閶門以及輻射到整個蘇州的繁華。至此,蘇州閶門已然不是一個地理概念了,而成為蘇州的象征。
2004年,蘇州博物館考古隊對閶門甕城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此次考古發(fā)掘的“凸”字形的甕城遺址是目前蘇州揭示出來的最大的,形制又有所不同的一座甕城,是閶門遺址保護的重要部分?脊懦鐾恋某啥褮v代瓷器碎片見證了閶門作為運河貿(mào)易重要集散地的繁華。
考古工作結(jié)束后,環(huán)古城河風貌工程重要節(jié)點閶門城樓正式動工修復。修復閶門,與其說在還原一段歷史的面貌,不如說蘇州人在編織一個時代的夢想,對繁盛富庶、祥和安泰的人間樂土的憧憬和追求。天下本就沒有堅不可摧的城池,最終的征服靠的也不是武力,而是文明。我們今天重修一座不設防的城門。為了對歷史和文明的紀念,以及對那段繁華運河文明的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