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章丘不斷提高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水平,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助力“文化濟南”建設。在省、乃至全國的區(qū)縣級城市中開風氣之先,對文物保護工作大手筆投入、高起點規(guī)劃、高標準建設,完成了城子崖遺址博物館改造提升、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點工程建設、五館合一的文博中心。地方財政投入資金近兩億元,使章丘的文化底蘊得到更加充分展現(xiàn)。
“文”興“物”阜,家底豐厚
章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章丘境內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都非常豐富,且分布非常廣泛。目前已公布章丘區(qū)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08處,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144處。
境內有5處遺跡的發(fā)掘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包括1990年城子崖龍山與岳石文化遺址、1997年西河遺址、2000年洛莊漢墓陪葬坑和祭祀坑、2003年危山漢墓與陪葬坑及陶窯、2017年焦家遺址。
十一五期間,城子崖遺址納入全國重點保護100處大遺址名單,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又將東平陵故城納入全國重點保護150處大遺址名單;2013年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通過立項, 2017年通過國家局評估掛牌,截止目前,已掛牌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國共36處,全省只有3處,濟南市僅此1處。
豐厚的文物遺產,逐年向好的文物工作局面獲得上級部門的肯定好評。以此為“底氣”,章丘區(qū)多次成功主辦、承辦高層次會議、活動,包括2015年承辦第二十二屆世界歷史科學大會衛(wèi)星會議;2016、2017連續(xù)兩年,省文物局分別在城子崖遺址、焦家遺址舉辦年度自然文化遺產日主場活動;2018年,聯(lián)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功召開“從大汶口到城子崖—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黃河下游學術會議”等。
“國字號”當家,層面提升
以城子崖遺址、東平陵故城納入全國大遺址名單為契機,文物部門積極開展大遺址保護工作。按照規(guī)劃先行、保護方案壓茬進行、適時開展保護展示工程“三步走”戰(zhàn)略全面鋪開相關工作。目前已完成3部規(guī)劃、6個專項保護方案及施工圖設計編制工作。在此基礎上爭取國家、省財政專項補助經費6000余萬元。已開展東平陵故城西城墻搶救性保護工程等四項大遺址本體保護工程。
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guī)劃面積130余萬平方米,包括博物館展示區(qū)等八大功能區(qū)。目前已建成開放博物館展示區(qū)、管理服務區(qū)、以城垣遺跡搶救性保護展示為主的部分遺址展示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