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是豫西南一處較大規(guī)模的古建筑群,具有較高的文物、藝術(shù)、科學(xué)和社會價值,具體表現(xiàn)為:
1、 歷史價值
南陽市地處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南陽武侯祠更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文化旅游勝地。南陽武侯祠始建于魏晉時期,據(jù)《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龍崗志》記載,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其故將黃權(quán)曾率領(lǐng)族人在南陽臥龍崗建庵祭祀,時稱“諸葛庵”。晉永興年間,鎮(zhèn)南將軍劉弘“鎮(zhèn)宛”討伐張昌時,“觀亮故宅”并“立碣表閭”。唐代,南陽武侯祠多次在李白、白居易、許渾等著名文人的作品中出現(xiàn),其中以劉禹錫《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最為著名。由此可見,南陽武侯祠早在唐朝就已經(jīng)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尤其在魏晉南北朝史和諸葛亮躬耕地望考證等史學(xué)課題研究方面,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應(yīng)當(dāng)承認,因時代所局限,《三國志》對于諸葛亮躬耕地望問題記載過于簡略,加上在浩如煙海的史籍文獻中出現(xiàn)“聞見異辭,各生彼此”(裴松之語)的岐異史料在所難免,故在諸葛亮躬耕地的解讀中南陽、襄陽兩地明、清以來就出現(xiàn)有較大的爭議,兩地官司曾打到當(dāng)時的朝廷,成為我國史學(xué)界長期存在,目前又沒有明確結(jié)論,見仁見智的史學(xué)懸案。而南陽臥龍崗武侯祠中,保存的大量碑刻,如元代王謙《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廟碑》“距南陽治城西七里,而近有崗曰臥龍,俗以為武侯隱居之所”。明王直《重修諸葛武侯廟記》“南陽郡城西,有阜隆然而起,曰臥龍崗。漢諸葛武侯嘗居于此,故即其地建祠以祀焉。元至大中,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何瑋行郡謁祠下,病其庳,乃下有司充廣之。又即祠之東,建書院,以設(shè)官養(yǎng)士。事聞朝廷,名書院曰諸葛書院,祠曰武侯之祠!泵鳁钍科妗抖ㄖT葛孔明祠碑記》“去南陽城西七里許,有崗焉,曰臥龍 ;有庵焉,曰諸葛;有井焉,蓋公(諸葛亮)常汲而飲者也;有祠焉,邦人尸祝公(諸葛亮)之處也”。明任義《書指道碑陰》“指道有碑舊矣,諸葛先生舊廬,在今府城西南五里,去適襄鄧管路二百三十步”。清柯彩《重修武侯祠院碑記》“侯祠宇遍天下,而最著者有三焉?计溥z跡,于瑯琊則溯所生也;蜀于滇,報其功而懷其德也;至南陽,又其躬耕養(yǎng)晦地也。亙古至今,遂相傳宛有臥龍崗云”。清羅景《重修臥龍崗忠武祠記》“南陽距城西七里許,有臥龍崗。山環(huán)水繞,形勢綿亙,為武侯躬耕、三顧地”等等。同時,南陽武侯祠中現(xiàn)存有古樹名木200余株,古柏1000余年樹齡的1株,600到800年樹齡的15株,300至500年樹齡的60株。這些碑刻和古樹名木從一個側(cè)面,為諸葛亮躬耕地研究,提供了實物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