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是一個地區(qū)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承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隨著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農村古建筑保護與利用也遇到許多困難:古建筑歷史大多逾百年,主體年久失修,木結構建筑受白蟻侵蝕嚴重,或者遭受雷擊、水災、火災等自然災害損壞坍塌。此外,居民保護意識不強,拆毀新建民居,不懂申報文保單位現(xiàn)象也存在。
對于加強古建筑的保護和利用,茂名市博物館館長、文博副研究館員陳朝暉提出,要以鄉(xiāng)村振興為抓手,盡快對農村老建筑進行詳細的摸底調查,掌握有價值的古建筑、歷史建筑名單,進行綜合保護與利用。
“現(xiàn)在鄉(xiāng)村也開始有這樣的意識,去積極尋找一些老建筑并保護起來!标惓瘯煾嬖V記者,對達不到申報文保單位要求,但具有一定價值的老建筑,近兩年住建部門也開始進行調查,對其進行必要的保護。
“古建筑的利用,最后肯定還是要打造成一個文化場所。”在老建筑活化上,陳朝暉指出,無論是博物館、圖書館、農家書屋,還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都是作為一個展示文化的載體。陳朝暉同時指出,打造文化場所也要建立在有利于老建筑保護的基礎上,不鼓勵大規(guī)模開發(fā),因為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
“中國有燦爛輝煌的農耕文明,如今,現(xiàn)代化農業(yè)已取代傳統(tǒng)農業(yè),傳承千年的犁、耙、水車等簡單而精巧、古老而實用的農具已淡出人們的視線!标惓瘯熢谌粘O锣l(xiāng)調研時發(fā)現(xiàn),電白區(qū)每個村子幾乎都能找到幾處老建筑,稍微整理,收集一些農具就能建一個農耕博物館或村史館,為村民提供一個活動的場所,以及了解中華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和村中歷史的平臺!艾F(xiàn)在哪里都不缺高樓大廈,反倒是如果留幾處老建筑、老舊小橋、古井、古樹等,外出的鄉(xiāng)賢回來就能找到一些記憶,這是留住鄉(xiāng)愁的最好載體。”陳朝暉說。
古建筑屹立百年,無論是保護還是活化,都離不開經費的保障。陳朝暉曾協(xié)助茂名好幾個村落打造了農耕博物館、村史館,如十萬七農耕博物館、深圳(茂名)匯緣藝術館等,他了解到有許多電白鄉(xiāng)賢樂意掏錢為老家建博物館、展覽館、藝術館等!巴ㄟ^政府這個層面,鄉(xiāng)村振興再支持一點,每個地方都有機會搞起來。”陳朝暉認為。
除了資金,農村古建筑的保護與利用也亟需人才支撐。在陳朝暉看來,目前存在的部分文物保護管理不到位現(xiàn)象,與各個部門專業(yè)人員投入欠缺也有一定關系!霸谖奈锉Wo管理上,希望今后鄉(xiāng)村振興能適當在資金、人才上給予支持!标惓瘯煴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