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又稱徽派民居,是中國古建筑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流派,主要分布在古徽州地區(qū),即今天的安徽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一帶;张擅窬右云渚赖慕ㄖ囆g(shù)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著稱,體現(xiàn)了徽州地區(qū)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觀念。
徽派民居多為多進院落式集居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講求風水價值。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cè)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采光通風,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間。
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徽派建筑在色彩上以黑、白、灰為主色調(diào),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以簡潔、明快的視覺感受。高墻封閉,馬頭翹角,墻線錯落有致,黑瓦白墻,色彩典雅大方。
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標志性特征之一,其形狀酷似馬頭,具有防火和防盜的功能。馬頭墻高低錯落,形成一道獨特的天際線。
徽派建筑的外墻通常較高,以保護居住者的隱私和安全。院落深邃,內(nèi)部空間層次豐富,形成一種內(nèi)向型的居住環(huán)境;张山ㄖ械奶炀O(shè)計使得雨水可以順著屋檐流入天井,寓意“四水歸堂”,象征著財富的匯聚。
徽州宅居很深,一進套一進,形成屋套屋的結(jié)構(gòu)。徽派建筑大門均配有門樓,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墻而下濺到門上,富家門樓十分講究,多有磚雕或石雕裝潢;罩菡拥摹叭瘛敝懒钊藝@為觀止,青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筑物融為一體,使建筑精美如詩。
徽州地區(qū)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祠堂多為家族祭祀之所,而牌坊則用來表彰功名、德行等。
徽派建筑不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的瑰寶,其獨特的美學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使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一筆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