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壁畫損毀程度不斷加速 保護研究必須分秒必爭
來源:中國文物網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11-4 閱讀:
龜茲壁畫保護研究必須分秒必爭
“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交匯的地方。”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曾說。古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作為漢唐時期西域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曾是西域36國中最大的城邦國。而從公元3世紀末至公元9世紀中陸續(xù)開鑿的石窟寺院,無疑是龜茲文化中最為寶貴的遺產,至今仍有10余處遺址得以保存,包括600余個佛教石窟,1萬多平方米殘存壁畫,見證了公元3世紀至9世紀龜茲作為天山南麓佛教中心的盛況。
新疆龜茲石窟作為分布于古龜茲地區(qū)大小20余處佛教石窟遺存的總稱,其中包括克孜爾石窟、庫木吐喇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阿艾石窟等。以克孜爾石窟為代表的龜茲石窟壁畫最為典型。近日,由中國美術學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地委宣傳部、浙江省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主辦的“2015克孜爾石窟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學院舉行,來自中國、美國等國家的100余名學者分赴杭州、新疆兩地,就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古跡保護與修復、佛教藝術研究等方面內容進行了交流。
“敦煌研究在龜茲”
“從北梁一直到北魏時期的敦煌壁畫中可見其受絲路文化影響的印記,因此,敦煌研究在龜茲,龜茲研究在世界。今天人們對敦煌壁畫的構圖、造型等進行研究,要追本溯源的話,敦煌的淵源應該在龜茲,而尋索龜茲的淵源在印度、波斯、地中海。”新疆龜茲研究院院長徐永明認為,龜茲作為古絲綢之路要地,絲綢之路沿線的民族,包括波斯、阿富汗、中亞等地的文化交匯在龜茲,之后這一文化財富向東傳播,到達了中原內地。
“克孜爾現存的早期洞窟見證了佛教文化自印度和中亞經新疆傳入中國的歷史,源自波斯的大量顏料證實了沿絲綢之路中西貿易往來的歷史!毙陆斊澭芯吭何牟^員申春認為,佛教傳入龜茲輾轉進入敦煌再到中原,龜茲壁畫也因此呈現出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藝術風格。今天對于絲綢之路的關注和研究,應該說龜茲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作為文化的中轉站,龜茲起到西融東傳的重要作用。敦煌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侯黎明表示:“今天對于龜茲的研究需要走出龜茲,不僅要向內串聯(lián)敦煌、云岡的藝術,同時還要向外延伸至東亞、西亞!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認為,通過“絲綢之路”這一載體,龜茲石窟壁畫藝術一方面體現了東西藝術相互碰撞、相互滲透的完美結合,另一方面在傳播、交流、交匯和融合之后也將反哺西方藝術,并影響未來中國藝術的發(fā)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