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建設川渝地區(qū)首個也是最大國有古代建筑史類專題博物館的想法,在他和他的團隊逐步論證過程中漸漸成熟起來。他覺得,只有走差異化道路,才能讓沙坪壩博物館(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館)在眾多博物館中脫穎而出,才能更全面地展示巴蜀地區(qū)歷史悠久、異彩紛呈的傳統(tǒng)文化,形成百花齊放新局面。
今年4月,郭小智一行赴西北考察。在眾多博物館中,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館一下子“抓”住了他——在歷史悠久的西安,通史博物館林立,專題博物館是個異類:以遷移保護的民居院落為主體,以關中民俗文化為展示重點,填補了陜西文物景區(qū)的空白,成為西安一處網(wǎng)紅博物館。
西安這個利用遷移保護古民居建設的民俗博物館的成功案例,讓他更加有了底氣!皬团d寺的歷史沿革,也正好映襯了清至民國時期川渝的建筑史!惫≈怯X得,“以小博大”的路子走對了,“我們就是要用古建筑,講古建筑自己的故事!”
獨辟蹊徑
——填補川渝古建博物館空白
遠眺博物館大門,飛檐斗拱,三門東開,一派巴渝古風。3000多平方米的前廣場上,四根雕刻對聯(lián)的立柱巍然挺立。五個轉角石上,獅首含足像憨態(tài)可掬。不遠處青草地上,一只微笑的“蛤蟆”平視前方!叭銥轶福哪_為蛙!惫≈歉嬖V記者,“這可不是蛤蟆,而是只進不出、招財進寶的三足金蟾!
從廣場到正廟門僅一兩百米距離,移步換景。高高的石桅桿、端方的石碑亭,肅立的明代石馬,一石一木,無一不訴說著巴渝古建流傳數(shù)百年的傳說。
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有些,甚至挑戰(zhàn)你的常識。比如這里的“金屋藏嬌”匾,全無貶義,而是一語雙關,圖案是慶賀謝府新宅落成和迎娶孫媳的雙喜臨門。
按照區(qū)域性專題博物館的差異化發(fā)展道路,此次復建過程中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修舊如舊。
去年7月,經清華大學教授、古建專家樓慶西,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原館長解立紅,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舞美設計師李果,首都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程旭等國內知名專家評審,一致認為巴渝古代建筑博物館以川渝地區(qū)古建筑文化為主題,填補重慶乃至川渝地區(qū)古建筑專題類博物館空白,對川渝古建筑保護研究宣傳有重要意義。在保護文物的同時,使古建筑得到保護和合理利用,盤活文物庫存,真正地讓文物活起來。
千件藏品
——見證川渝匠人精神
郭小智告訴記者,一千多件藏品中,最大的寶貝是一對清朝木雕駝峰。
記者看到,這對駝峰利用三角結構代替梁架,雕刻生動,造型優(yōu)美。駝峰指梁上墊木,每組2-4個,用以承托上面的梁頭,因狀如駝峰得名。據(jù)介紹,這組清代大駝峰高3.5米,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川渝地區(qū)尺寸最大駝峰。這對駝峰作為川渝地區(qū)古建筑構件中難得一見的佳品,將在博物館“精雕細刻 匠心獨運”單元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