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古城深巷的軒轅宮,又名先機道院,既是古城悠久歷史的見證者,也是蘇派建筑文化的傳承者。如今,祥符寺巷36號軒轅宮的正門門樓還在,但巷子里另有標識指引至洪元弄10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軒轅宮一度被作為倉庫使用,部分空間還被安排為職工宿舍,在市住建局搶修保護前,已有大量建筑構(gòu)件遺失。2003年,軒轅宮被蘇州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控保建筑。修復后,原本已顯破敗的老屋恢復了昔日的容貌,隨即被列入市級文保單位。2018年初,文化機構(gòu)“舞雩書院”進駐軒轅宮。作為文化培訓場所,這里為弘揚吳文化、提升市民素質(zhì)、打造書香城市作出了不少貢獻,也讓軒轅宮以另一種形式傳承著江南文化。
“探花樓”新用
平江路上游人如織,其中不少人是從長三角甚至更遠的地方慕名而來,專程選擇入住“種草”已久的“花間堂”,體驗一回“畫船來去碧波中”的姑蘇味道。
探花樓原是潘祖蔭故居的一部分,至今已有210年歷史,為三路五進格局,既有江南民居特色的走馬樓,也有大氣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格局,是融合南北風格的建筑典范。如今,在此基礎(chǔ)上修葺改造的“花間堂”聲名遠播,“名”“利”雙收。在該項目負責人蘇州古城投資建設(sh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殷銘看來,這樣古今相融、活化利用的樣本十分有意義,已成為展示蘇州古宅韻味的一個窗口。
2011年9月,潘祖蔭故居被列入蘇州市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工程首批試點項目和蘇州市政府重點工程。經(jīng)修繕后,潘祖蔭故居完整恢復原有格局和風貌,在充分挖掘故居歷史文化的基礎(chǔ)上,采取“活態(tài)化”保護利用模式,一、二期打造了集旅游文化功能為一體的蘇州文旅花間堂·探花府文化精品酒店;三期為蘇州文旅會客廳·探花書房,兼具主題書店、古建保護文化交流、收藏展示、會議活動等功能;四期為蘇州歷史古建筑遺產(chǎn)保護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及書店配套工作間。
殷銘介紹,項目施工期間,工作人員先后走訪了潘祖蔭的后代和故居內(nèi)的老居民,組織專家挖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遵照1958年著名古建筑專家陳從周先生對建筑的測繪圖紙和所拍照片為藍本,對保存完好的建筑、梁架結(jié)構(gòu)、磚細拋枋、木地板等僅做修繕,對已經(jīng)損毀破壞的東路第一進竹山堂、東路花園、旱船舫,所有門窗、掛落進行復原設(shè)計。堅持修舊存舊,完整恢復了其歷史風貌。
對于古宅的活化利用而言,修繕和后期利用設(shè)計同步十分重要。以潘祖蔭故居為例,項目修繕之前已明確后期將作為集文化精品酒店、主題書房、文化交流等為一體的文化復合體,設(shè)計工作充分考慮后期利用需要,提前確定相關(guān)功能空間,給排水管道及設(shè)施、強電弱電管道及設(shè)施、空調(diào)、熱水和地暖管道及設(shè)施在修繕設(shè)計圖紙中予以明確,并在具體施工中和古建筑本體的維修同步展開和預埋,一步到位,避免了二次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