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個唐陵有完整的形制,宋陵、明陵、清東陵、清西陵都是從唐陵開始的,唐陵從憲陵、昭陵開始奠定了中國帝王陵墓的形制非常重要。我們要保護的并不僅僅是石人石馬等石刻,而是整個環(huán)境的完成性和大的歷史原貌。有人會問:千年文物放在野外,風吹雨淋造成傷害,為何不搬到室內(nèi)或者蓋防護棚或者向德國夏宮那樣在外面加上一個保護箱。但是,這些違背整體的景觀風貌,故不可取,目前是文物工作者和醫(yī)生一樣,不定期給文物治病,或者提前預防!暗,這樣所做的只是延緩健康,并不是根治!
基礎(chǔ)保護措施和案例
唐陵石刻有500多件,陜文物部門目前進行了部分保護實施和案例。
第一步要進行考古調(diào)查,不是一兩尊石刻要做,是要把陵墓石刻全部找到。馬濤老師以順陵為例講述了考古調(diào)查。順陵是武則天母親之墓。這個墓很有意思,武則天當皇帝以前她媽是貴婦人,因為墳墓的等級石刻擺放都有規(guī)律、等級。她當時是部長夫人級的可能比較小,但是武則天當皇帝后等級大大提高,后來又增加了很多大型石刻,增加了新的闕門,估計屬于一種違規(guī),等級太高。等武則天死后,她兒子登基以后又降下來了,這樣很多石刻就埋了。但是我們作為保護,全部恢復出來了。所以考古學家批評我們說人家本來不是一個時期的東西,也不是一個形制等級的東西,你們現(xiàn)在全恢復出來不一定合適,這個我們虛心接受。但是我們認為不管是哪個時期的石刻都是文物,都希望大家能夠看到,而且展現(xiàn)出來,可以判斷,首先我們找到很多石刻,另外我們把很多石刻保存環(huán)境進行整治。
除了考古調(diào)查了解現(xiàn)存的石刻地底下埋藏的石刻還要對其保存環(huán)境進行整治,像淹沒在農(nóng)田里的石刻,現(xiàn)比周邊農(nóng)田低,農(nóng)地一澆水,肯定泡在里面,這對文物保護也不利。所以周邊環(huán)境也要進行整理。還有一些像石獅子淹沒在農(nóng)民的麥場里了。文物局沒有那么多錢,就采取租借農(nóng)民土地的方式,給他們錢,不再讓種植土地,為了保護田地里的石刻。
其實文物保護有很多心酸的故事。比如長陵,有盜墓賊去打文保人員,他們打不過人家就跑,F(xiàn)在我們主要是有文管所、文保員,文保員工資很低,全憑良心來干。好在現(xiàn)在國家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十八陵,現(xiàn)在是“十三五”文物局重點保護項目。
環(huán)境對于戶外石刻的影響
順利有個大概有三四十噸重的石刻,法國人1909年照的圖片和日本人1933年照的圖片,我們在60、70年代做了一個保護范圍,用鐵柵欄圍起來,這個石刻太珍貴了,說句實話,表面沒有任何人進行過清晰。但是你看1909年,生物腐蝕比較多一些,這是空氣污染的原因。馬濤老師原來在環(huán)保所工作,了解苔蘚是潔凈空氣的指示物,空氣越干凈苔蘚長得越多。